第一部分 单元练习
小畅对初一新开设的地理课十分感兴趣,为了更好地学习,他购买了一个地球仪。据此,回答1〜3题。
1.课堂上他发现老师所用的地球仪比自己的大,但不论大小,地球仪都能反映出
2.小畅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的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B.放置于桌面,保持地轴彳頭斜,自左向右匀速拨动球体
3.小畅想自制一个地球仪,制作之前绘制了一幅草图(如图1),图中绘制错误的是
地球仪是人们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读图2,回答4、5题。
A.23°26′N,60°W B.30°N,60°E
C.23°26′N, 60°E D.30°N,60°W
6.按人类认知地球形状的过程,图3中被打乱的图片的排序正确的是
1519年9月麦哲伦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开始环球航行,1521年,麦哲伦在菲律宾群岛因卷入当地部族的纠纷而遇难;船员们在他死后继续航行,于1522年9月回到欧洲,首次完成了人类环球航行的壮举。图4为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图。据此回答7、8题。
C.陆地是中心,大海是陆地的边缘 D.地球是个球体
A.低纬度地区 B.中纬度地区 C.高纬度地区 D.极地地区
微信登录界面背景图“蓝色弹珠”(图5)是1972年美国“阿波罗17号”拍摄的最著名的真实地球照片。据图和所学知识回答9〜11题。
①地表海洋深度 ②地球平均半径 ③地球表面积 ④陆地平均海拔
11.我们每天之所以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是因为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食”。北京时间2018年1月31日晚“‘超级蓝月’+月全食”在天幕现身。月食是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蔽,就好像看到月球缺了一块。结合图6,回答12〜14题。
14.在本次月食发生的季节,北京最可能出现的景象是
A.赤道金阳直射面,白天黑夜两均分 B.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C.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D.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2018年1月31日(农历腊月十五),月全食发生时,小明在北京进行了月食的全程观测,与此同时,纽约的乔恩正在学校上体育课。据此回答15、16题。
16.此次月全食出现的时间,北京地区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2017年9月17日清晨,北京马拉松比赛在天安门广场鸣枪开跑,数万名健儿从天安门广场出发,跑向终点奥林匹克公园。据此回答17、18题。
17.同学们持续记录了北京昼夜长短的变化,从马拉松比赛结束到本次期中考试(2017年11月)期间,北京昼长的变化是
18.某学校的同学们记录了马拉松比赛当天四个时刻的竹竿影子的变化,其中最接近正午的是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据此回答19、20题。
A.昼夜等长 B.昼长夜短 C.昼短夜长 D.极昼
20.开幕当天,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表示正确的是
21.魏晋时代裴秀以一寸折百里编制了《地形方丈图》,其中“一寸折百里”是指地图要素中的
A.1:50 B.1:500 C.1:5000 D.五百万分之一
23.甲、乙两幅地图的图幅大小相等,其中甲图比例尺是乙图比例尺的2倍,则两幅图相比,
某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地理野外考察活动,图7为考察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回答24、25题。
某地质勘探小组进行实地考察前,利用等高线图了解当地情况。读图8,完成26、27题。
26.小组成员发现图中有一条河流绘制错误,这条河流是
A.1000米 B.500米 C.5000米 D.200米
为进一步加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南方某市重新设计了某旅游景区的规划图。读图9,回答28〜31题。
A.海拔约800〜900米 B.位于山顶,地势高利于远眺
C.观景台附近林木繁茂 D.位于陡崖附近,地势险要
32.从公园北门乘坐索道缆车前往香炉峰,缆车约爬升
A.250米 B.350米 C.450米 D.600米
A.集中分布在该区域的西部 B.主要分布在海拔高的地区
C.分布在地势平坦开阔的地区 D.沿着山谷大致呈带状分布
图11(a)为安置在八角地区某地点的道路交通标志牌,图11(b)为八角地区街道平面示意图。读图11,回答第35题。
图12为某同学读《海底两万里》时,在插图上绘制的“鹦鹉螺号”航行路线图。读图,完成36、37题。
①经过的海洋 ②航行的方向 ③潜行的深度 ④经过的海底地形
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显示沿某一剖面线的地势起伏状况。读图13,回答38、39题。
A.西高东低 B.南高北低 C.中间高、两边低 D.北高南低
A.气候类型 B.降水多少 C.河流流向 D.河流水量
③选择去某地的公交换乘方式和路线 ④查询某两地之间的路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二、综合题
41.2017年3月18日,某同学参加了“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和“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图15为天安门地区平面图。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表1为天安门部分节日升降旗时间表。升降旗时间的变化反映了北京不同季节______长短不同,这一现象主要与地球的______运动有关。
(2)由图15可知,如果人的步行速度为60米/分,同学们下车后需要______分钟到达博物馆入口。
(3)由图15可知,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的______方向。
42.北京的张明同学发现路灯开闭的时间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调整。图16为北京市二分二至日路灯照明时间图。阅读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1)北京路灯开闭时间的变化,反映了北京不同季节昼夜长短的变化。这一现象与地球的______(公转、自转)运动有关。
(2)图中d日是______(冬至、夏至)日,该日北京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长______短。
(3)图中b日期前后,在北京颐和园可能欣赏到的景色是( )(单项选择)。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43.图17为3月21日正午前后,北京市某中学教学楼日影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推断,楼影朝向为____________。
(2)此时花坛一半亮、一半暗,之后某同学连续观察一周,发现正午花坛暗的范围逐渐变______(大、小)。
44.图18为某校秋游地点的等高线地形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同学们设计了三个秋游活动方案:从甲村出发,方案1:攀登山峰,锻炼体质;方案2:观赏瀑布,感受自然;方案3:游览民俗村,体验文化。
(1)方案1对应图中路线____(a、b、c),这条路线主要沿________(地形部位)前进。
(2)方案2的同学们在沿河行走过程中,看到该河流的流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个方案中,你建议体力欠佳的同学选择方案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傍晚,部分同学登上了①山峰,看到阵阵炊烟从甲村飘向自己所在的位置,由此可判断当时的风向是__________________风。
(5)图中①、②两山峰中,海拔较高的是____________,该山峰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单项选择)。
A.526米 B.690米 C.735米 D.823米
(6)当地政府计划在①、②两山峰之间修建索道,索道的长度约为______米。
45.2016年3月,北京市启动了“学农教育项目”,越来越多的中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参与北京市初中实践活动。读图19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学农活动前,同学们通过网络查阅地图,输入“起点”和“终点”,可以查询路线和距离,还可以通过操作鼠标“放大”或“缩小”地图,查询到更多信息。这类地图为( )(单项选择)。
A.立体地图 B.普通地图 C.电子地图 D.遥感地图
(2)到了学农基地,同学们通过基地平面图,可以看到学农基地里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农业部门的体验项目。基地安排同学们参观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方,旨在让同学们体验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某同学回顾一天丰富多彩的学农活动,认真完成了学农日记。其中一段日记中有明显的错误,请你挑出一处,并改正。
……在体验中心,我学习了手工豆腐的制作,磨豆子做豆腐,北方的粮食作物大豆在我的石磨下变成白白的浆汁,真是有意思啊。下一个活动需要顺着迎宾大道往西走,经过操场再向南,到优质桃、梨产业基地,认识苗木。树木的作用特别多:防风固沙、调节天气、减少噪音、改善空气质量等,在城市中生活真是离不开树木,……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学农活动,设计一个和地理相关的研究性学习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