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
学习地球运动时,甲、乙两位同学完成了许多活动。图1为制作的地球仪,图2为演示地球运动示意图,图3为绘制的太阳光照示意图。读图,完成1~4小题。
A.用铁丝代表地球上实际的地轴 B.让铁丝垂直桌面
C.在铁丝与球面的交点标注N、S D.用圆圈表示经线
A.正在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 B.手臂伸展角度始终不变
C.运动方向为①→④→③→② D.绕甲同学一圈代表一天
3.乙同学所处的四个位置中,与图3所示日期对应的是
A.天气炎热 B.昼长夜短 C.漫山红叶 D.正午树影最长
“中国尊”是北京最高的建筑,它的外形源于中国传统礼器之重宝——“尊”的意象。图4为“中国尊”照片,图5为“中国尊”所在区域地图。读图,完成5~7题。
5.“中国尊”的建筑理念与首都城市职能中最相契合的一项是
A.政治中心 B.文化中心 C.科技创新中心 D.国际交往中心
①在A.PP中输入“中国尊” ②点击出行方式(比如地铁公交)
③出站后选择步行导航到目的地 ④查看有几种出行线路,进行对比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④②①③
截止2019年底,中国高铁总里程达35万千米,稳居世界第一位,中国进入高铁时代。其中,沪昆高铁开通后上海到昆明只需10小时,两地朝发夕至,站站美景,被誉为中国最美高铁之一。图6为沪昆高铁示意图。读图,完成8~10题。
2020年5月,中国测量登山队对珠峰海拔高度进行第三次测量。图7为测量线路周边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1~14题。
14.2020年4月珠峰大本营、中间营和前进营完成5G网络建设。通过5G+VR(虚拟现实技术)结合,我们可以足不出户从“云端”感受珠峰的巍峨壮美。云技术让我们一起见证中国
我国幅员辽阔,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多样,农业生产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图8是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15、16题。
“唐诗之路”是中国山水诗歌的摇篮,唐朝300多位诗人在此留下诗篇。图9是唐诗之路示意图。读图,完成17~19题。
18.李白在此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句。以下诗句中描写此地景色的是
A.挖掘文化内涵,促进文化传承 B.加快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C.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D.建设环境教育的基地
传统民居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杰作。图10是我国两种传统民居的景观图,甲是云南地区的傣家竹楼,乙是东北林区的木屋。读图,完成20、21题。
A.房顶倾斜,便于雨雪滑落 B.木制材料,容易拆卸
C.门窗较大,利于通风散热 D.底层架高,方便进出
A.甲:植被茂盛 B.甲:降水稀少 C.乙:全年寒冷 D.乙:终年干燥
台湾岛和海南岛是我国的两个大岛。图11为两岛位置及地形图。读图,完成22~24题。
A.对外联系以铁路为主 B.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
图12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25~27题。
A.小于0℃ B.小于10℃ C.10℃-20℃ D.大于20℃
A.等温线与经线方向大体一致 B.等温线与海岸线大体重合
C.气温从低纬向高纬地区递减 D.同纬度海洋气温都高于陆地
地震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图13是过去百年间10次大地震的相关信息及所在位置图。读图,完成28~30题。
C.印度尼西亚地震死亡人数最多 D.近20年地震次数减少
A.太平洋板块 B.板块内部 C.岛屿国家 D.板块交界处
①学习防震知识 ②进行地震预报 ③熟悉避难场所 ④参加地震演习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我国已经先后对南极进行了36次科学考察,现在正在建设第五个南极科考站。图14为南极地区图。读图,完成31~33题。
2019年12月2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投产通气,两国开启能源合作新篇章。图15为俄罗斯地图。读图,完成34~36题。
①缓解我国能源短缺的问题 ②减少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和酸雨日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据此,完成37、38题。
密西西比河是美国最长的河流,自北向南注入墨西哥湾。图17为密西西比河与长江的纵剖面图。读图,完成39、40题。
A.两河都发源于高山、高原地区 B.两河都属于外流河,注入大西洋
C.长江干流流程比密西西比河短 D.长江地势起伏比密西西比河大
第二部分 综合题(共50分)
41.(13分)“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图18为山西省地形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山西因居于________________山脉之西而得名,地形以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为主。山西人喜面食,面食种类多样,其中刀削面是最有代表的美食名片。
(2)山西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有利于小麦生长。结合地形和水源条件,________成为重要的农业区。人们把麦粒加工制成面条、馒头、包子等,丰富了山西人的餐桌,也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山西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
(3)山西有三处世界文化遗产,其中位于最北部的是________。南部的“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是我国以保护“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这些都属于________(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以下保护山西文化遗产的建议,正确的是( )。(双项选择)
煤炭被誉为“工业的粮食”。山西省号称“煤海”,煤炭储量丰富。图19为煤炭主要用途示意图。
(4)煤炭属于________(可再生/非可再生)资源。依据煤炭的用途,山西可以重点发展( )。
(5)有人提出山西省应大力发展旅游业,停止煤炭开采。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并说明理由。
42.(11分)热爱地理的中学生小雨暑假跟随父母到达欧洲西部,开启了愉悦的旅程,完成了自己的旅游心愿单。图20为欧洲西部示意图,图21为伦敦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下列小雨的“旅游心愿”与图20中标注的四个地点进行连线。
(2)小雨在旅途中发现欧洲人餐桌上常见牛奶、肉食、奶酪等食品,这种饮食结构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结合图文资料,完善下面知识结构。
(3)小雨发现欧洲西部许多大城市沿________分布,原因是( )。
小雨搜集了关于荷兰的资料:荷兰地势低平,三分之一的土地海拔不到1米,四分之一的土地低于海面,为了生存和发展,几百年来荷兰人向海要地,围海造田。
近年来荷兰人发现围海造田会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导致湿地减少、土地盐碱化、许多动植物绝迹针对这些状况,荷兰政府制定了“把土地还给大海”计划,让一片填海造地生成的300公顷“开拓地”被海水淹没,恢复为可供鸟类栖息的湿地。
(4)荷兰人先后“围海造田”、“退耕还海”,你更支持哪种行为?说说你的理由。
43.(14分)水是生命之源,我国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的水情。图22为中国水资源丰缺地带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三江源地区是澜沧江、黄河和________________的发源地,这里众多的湖泊、大面积的沼泽对河流水量有________作用,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
(3)图22中,西北地区主体为________________带,而绿洲依靠河水和________成为“西北粮仓”和“瓜果之乡”。
随着北京的城市发展,用水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图23是2009年与2018年北京市用水总量及用水结构饼状图。
(4)与2009年相比,说出2018年北京市用水的变化。
变化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化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兰溪是福建省莆田市的母亲河,下游地区洪涝灾害严重,经过20年科学治理和规划,实现了从水患之河向生态之河华丽转身。图24为木兰溪流域图。
(6)完成下列结构图,说明木兰溪下游地区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
(7)为综合治理木兰溪洪涝灾害,下列做法适宜的是( )
①上游封山育林,保证清水下山 ②下游加高、加固河堤,提高防洪标准
③中游截弯取直,原河道蓄洪 ④跨流域调水,减少干流水量
(8)木兰溪已成为莆田市一道亮丽风景线,如何借助风景进行发展,请你提出一条建议。
44.(12分)2020年是中缅建交70周年,历久弥坚的中缅胞波情谊在新时代不断发扬光大。
(1)中缅山水相连,发源于我国境内的独龙江流经缅甸时称________,该河流向是
________,最终注入________。(2)由我国企业承建的耶涯水电站是缅甸目前最大的水电站,该水电站位于缅甸的
________(方位),选址在此的原因是________。
世界60%的柚木储量和国际市场上75%的柚木均来自缅甸。(3)说明缅甸柚木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是关于缅甸的叙述,其中有些错误表述,请从中挑出两处。
缅甸位于中南半岛东北部,大部分国土位于北温带,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旱季和雨季分明,水热资源丰沛,独特的气候环境非常适合柚木生长。这些珍贵的木材在开采后,放入河流顺流而下到达我国,在云南进一步加工成精美的木制品。除此之外,缅甸也积极种植水稻、棉花、甜菜等农作物,以增加经济收入。
错误1:________;错误2:________。
早在公元前4世纪,我们的祖先就打通了贯穿川滇缅的商旅古道,称为“金银大道”。今天,以共建“一带一路”和中缅经济走廊为主线,“金银大道”越走越宽。(5)推进中缅两国经济合作,适宜的做法是( )
(6)缅甸千年古都蒲甘被称为“万塔之城”(图26),据此推断当地居民主要信奉________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