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中考资料和试题-2022各区统考试卷-门头沟区-北京市门头沟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地理解析

门头沟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 八年级地理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5分) 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按规定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每小题4分,选对一项得1分,多选则该小题不得分。) 克利伯环球帆船赛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航海赛事,每届航线赛段大致相同。图1是克利伯环球帆船赛8个赛站的航线示意图。读图1,完成1~4题。 1.克利伯环球帆船赛( ) A.8个赛站遍布于世界全部大洲 B.首发赛站①位于亚洲西部 C.赛站③到④的航线横穿印度洋 D.大洋洲只设置了一个赛站 【分析】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地球上,广阔的海洋彼此相通,连为一体,被世界上的大洲分割成四个大洋,分别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 【解答】解:据图可知,南极洲在图中没有出现,故A错误。 首发站①位于欧洲,故B错误。 赛站③到④的航线从非洲南部横穿印度洋到达

统考中考资料和试题-2022各区统考试卷-门头沟区-北京市门头沟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地理解析
统考中考资料和试题-2022各区统考试卷-门头沟区-北京市门头沟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地理解析
统考中考资料和试题-2022各区统考试卷-门头沟区-北京市门头沟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地理解析
统考中考资料和试题-2022各区统考试卷-门头沟区-北京市门头沟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地理解析
统考中考资料和试题-2022各区统考试卷-门头沟区-北京市门头沟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地理解析
门头沟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
八年级地理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5分)
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按规定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每小题4分,选对一项得1分,多选则该小题不得分。)
克利伯环球帆船赛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航海赛事,每届航线赛段大致相同。图1是克利伯环球帆船赛8个赛站的航线示意图。读图1,完成1~4题。

1.克利伯环球帆船赛( )
A.8个赛站遍布于世界全部大洲
B.首发赛站①位于亚洲西部
C.赛站③到④的航线横穿印度洋
D.大洋洲只设置了一个赛站
【分析】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地球上,广阔的海洋彼此相通,连为一体,被世界上的大洲分割成四个大洋,分别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
【解答】解:据图可知,南极洲在图中没有出现,故A错误。
首发站①位于欧洲,故B错误。
赛站③到④的航线从非洲南部横穿印度洋到达大洋洲,故C正确。
大洋洲设有④和⑤两个赛站,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大洲、大洋的分布,熟记课本知识点读图解答。
2.克利伯环球帆船赛比赛信息介绍中有这样一句话“你将会在所有的状况下进行航行”。所有状况中,不可能的是( )
A.在热带海域沐浴阳光 B.穿越北冰洋的巨大冰山
C.遇上暴雨,风急浪高 D.感受南北半球相反的季节
【分析】克利伯环球帆船赛全球范围内最具耐力挑战的赛事之一,也是世界范围内唯一针对非专业水手开放参与的航海赛事,比赛线路六次横跨大洋、比赛船队抵达六大洲,参赛船员们将受到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考验。根据统计,世界上成功完成环球航海的人要比登顶珠峰的人数还要少,参加克利伯帆船赛的比赛船员中有40%的选手之前没有任何帆船航海经历,这样的比赛经历将非常难忘。
【解答】解:据图可知,克利伯环球帆船赛8个赛站中,①⑥⑦⑧站在北半球,并没有到达北冰洋。②③④⑤站在南半球且位于南回归线附近,都属于热带海域,很有可能遇到暴风骤雨。克利伯环球帆船赛全部赛程历时10个月,参赛船员们充分感受到了南北半球相反的季节变化。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大洲、大洋的分布,熟记课本知识点读图解答。
3.①是首发站也是终点站。克利伯环球帆船赛出发和归航的两个赛段,都经过(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分析】世界海陆共分为七大洲,四大洋。七大洲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四大洋分别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解答】解:读图可知,图中①位于欧洲西部,这里是首发站也是终点站。克利伯环球帆船赛出发和归航的两个赛段,都经过大西洋。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世界上大洋的分布,读图分析解答此题。
4.赛站和所在大洲对应正确的是( )
A.②—非洲 B.③—大洋洲 C.⑥—欧洲 D.⑦—北美洲
【分析】世界海陆共分为七大洲,四大洋。七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四大洋分别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
【解答】解:读图可知,图中②是南美洲,③是非洲,⑥是亚洲,⑦是北美洲。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不同大洲和大洋的分布,读图分析解答即可。
1943年富勒开发了一种新的制图方法,能使所有陆地和水域的相对形状、尺寸与现实保持较为准确的比例,被称为“戴马克松地图”(图2)。读图,完成5~8题。

5.通过戴马克松地图,可以看出( )
①世界陆地面积比海洋大 ②世界海陆分布状况
③各大洲面积有大小不同 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分析】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
【解答】解:结合戴马克松地图来看,世界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小;可以看出世界海陆分布状况;可以看出各大洲的面积有大小不同;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图上看不出来。
故选:C。
【点评】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结合图示信息解答即可。
6.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 )
A.大洋洲 B.亚洲 C.北美洲 D.欧洲
【分析】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解答】解: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亚洲,图中甲指的是亚洲。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七大洲的面积比较。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可简记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7.大洲乙和大洲丙( )
A.以运河为界划分 B.距离南极洲更近的是乙
C.面积居世界前两位 D.丙与北冰洋和大西洋相临
【分析】全球共有七大洲、四大洋。七大洲包括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解答】解:结合图示来看,乙指的是北美洲,丙指的是南美洲,两大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距离南极洲更近的是丙南美洲;面积居世界前两位的是亚洲和非洲;丙只濒临大西洋和太平洋。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结合图示信息解答即可。
8.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 )
A.亚洲 B.大洋洲 C.非洲 D.南极洲
【分析】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解答】解: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该大洲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内。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大洲的概况,理解解答即可。
在十数亿年前的原始海洋中,蓝绿藻在生长过程中会将海水中的钙、镁碳酸盐及其碎屑颗粒粘结、沉淀,形成叠层状化石,即叠层石。叠层石在我国最典型的分布地区是天津蓟县;在门头沟区雁翅镇庄户,也有大量的叠层石分布。图3是门头沟区和蓟县位置示意图。读图3,完成9~10题。
9.叠层石化石的出现,说明京津地区( )

A.从古至今一直是陆地
B.海陆分布状况从未改变过
C.十数亿年前曾经是海洋
D.海洋生物也可以生活在陆地
【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
【解答】解:在十数亿年前的原始海洋中,蓝绿藻在生长过程中会将海水中的钙、镁碳酸盐及其碎屑颗粒粘结、沉淀,形成叠层状化石,即叠层石。这说明叠层石与海洋生物息息相关。可以推测十数亿年前这里曾经是海洋。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海陆变迁的地理知识,属于简单题目。
10.与叠层石反映的现象属于同一类的是( )
A.秘鲁发生强地震,导致大量房屋倒塌 B.云南省澄江帽天山出土古海洋生物化石群
C.河南省发生极端强降雨引发洪涝,农田被淹 D.南美洲和非洲都分布有热带雨林
【分析】题干中描述:在十数亿年前的原始海洋中,蓝绿藻在生长过程中会将海水中的钙、镁碳酸盐及其碎屑颗粒粘结、沉淀,形成叠层状化石,即叠层石。
【解答】解:据题干中的描述可得,叠层石属于海陆变迁现象。云南省澄江帽天山出土古海洋生物化石群属于海陆变迁现象,现象ACD都不属于海陆变迁现象。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海陆变迁的事例,解答此题的方法是据题干中的信息理解解答。
地震是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图4是世界10次大地震的相关信息,图5是世界10次大地震发生地点示意图。读图4、图5,完成11~14题。
11.地震主要发生在( )

A.板块内部 B.板块交界处
C.非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
【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解答】解:读图可知,世界10次大地震多发生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所以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处。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板块运动与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解答此题的方法是据图中所示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
12.通过图4相关的地震信息,可以发现( )
A.震级越大,死亡人数越多
B.这10次大地震多发生在2004年以后
C.中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
D.全部发生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据图中信息解答。
【解答】解:读图比较10次大地震可以发现,我国地震灾害严重;并不是震级越大,死亡人数越多;这10次地震的时间2004年前后都有发生;世界两大地震带都有地震发生。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板块运动与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解答此题的方法是据图中所示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
13.地震来临时,正确的做法是( )
A.在上课时,争先恐后跑出教室 B.在野外时,躲避在山体的陡崖下
C.在家中时,躲避在玻璃窗下 D.在商场时,远离悬挂的广告招牌
【分析】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习一些在火灾、地震、水灾中逃生的科学知识,在一些突发事件中,要充分利用科学知识,进行逃生。
【解答】解: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特别是21世纪以来,全球多地已经进入地震活跃期,所以平时要掌握必要的防震知识。地震来时,若是在教室上课,要就近躲在课桌旁边,并用书包等护住头部,切不可争先恐后地跑出教室,更不能恐惧从窗户跳下。在野外,不能躲在陡崖下,遇到山崩、滑坡,要向与山崩、滑坡的垂直方向跑,尽快撤至安全地区。处高楼层时,乘电梯或走楼梯危险性都较大,阳台、玻璃窗下等处也不安全。在商场,远离悬挂的广告牌。
故选:D。
【点评】根据发生地震时的逃生和自救常识分析后,选择正确的选项。
14.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现象是( )
A.喜马拉雅山脉每年还在继续升高 B.近海的沙滩在涨潮时会被淹没
C.山区易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火害 D.世界极端天气发生频率增加
【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解答】解:喜马拉雅山脉每年还在继续升高是由于板块的不断挤压造成的,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沙滩涨潮被淹没退潮露出是由于月球的引潮力造成的,泥石流是自然灾害,天气变化是自然现象,它们都与板块构造无关。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海陆板块构造学说的相关知识,理解答题即可。
荷兰画家梵高在法国南部的小城阿尔勒,创作了百多幅画作。图6是其中两幅以麦田为主题的油画。读图6,完成15~17题。
15.城市和乡村的景观有很大差别,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 )

A.居民收入和从事职业的不同
B.房屋高矮和道路宽窄的不同
C.地形类型和人口数量的不同
D.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同
【分析】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解答】解: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因此造成各地聚落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同。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以及造成乡村与城市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难度不大。
16.从图中景观可以推断,梵高当时绘画的地点是( )
A.城市 B.乡村 C.林业为主 D.工业为主
【分析】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和乡村景观有明显的差别,城市自然景观变化快,道路纵横,网线密集,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较多。
【解答】解:图中两幅以麦田为主题的油画,说明该地以农业为主,其聚落形式是乡村。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聚落的概念及差异,解答此题的方法是据图中所示的信息理解解答即可。
17.法国地处欧洲,在阿尔勒旅游观光,最常见的是( )
A.挂着十字架的教堂 B.供奉着佛像的庙宇
C.黄色人种为主的当地人 D.身着白袍的伊斯兰教徒
【分析】基督教、伊斯兰教与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它们的建筑所各具特色:基督教地形宗教建筑是教堂,尖顶、十字架是主要标志;伊斯兰教典型宗教建筑是清真寺,圆形穹顶,新月标志;佛教典型宗教建筑是佛塔、寺庙、石窟等。
【解答】解:基督教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等,教堂是基督教的典型宗教建筑,十字架是主要标志,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宗教的宗教建筑,牢记即可,比较简单。
在2021年11月举行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与会代表就应对气候变化等关键议题进行磋商。其中,来自非洲内陆国家津巴布韦的代表在发言中呼吁国际社会帮助津巴布韦减轻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如表是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的多年气候资料。据此,完成18~21题。
月份123456789101112
气温(℃)212120181715151620222221
降水(mm)1911769937722364093183

18.联合国有六种工作语言。其中,使用最广泛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分别是( )
A.汉语、英语 B.英语、汉语 C.法语、日语 D.阿拉伯语、英语
【分析】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总少不了语言。目前世界上共有2000多种语言,其中大约30%有文字,70%没有文字。现在使用得比较多的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这6种语言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
【解答】解:汉语是我国汉族使用的语言,同时也为国内的一些少数民族和海外的华人华侨所使用。在当今世界上,使用汉语的人数最多,总人数超过12亿。英语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英国是英语发源地。由于历史上英国的殖民地遍及全球,英语的影响也波及世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现已超过4亿。英语现已成为一种世界性语言,在国际交往中得到广泛应用。
故选:A。
【点评】考查世界语言的使用,属于基础题,要理解记忆。
19.中国与津巴布韦建交41年,中津关系始终坚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中津两国的双边关系属于( )
A.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B.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南南合作
C.发达国家之间的南北对话 D.发达国家之间的南南合作
【分析】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针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分布的南北差异,国际上把这种差别说成是“南北差距”。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商谈称为“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解答】解:中国与津巴布韦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中津两国的双边关系属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南南合作”。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南南合作”的概念,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布特点。
20.符合哈拉雷气候特征的是( )
A.全年高温多雨,各月降水均匀 B.四季分明,降水集中在冬季
C.全年气温高,有明显的干湿季 D.冬季温和少雨,夏季炎热多雨
【分析】习惯上,人们按照地球上的“五带”来称呼气候,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科学家则主要依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的气候特征,划分出一系列的“气候类型”。不同城市的气候类型不同,其气候特点不同。据表中信息解答。
【解答】解:读表可得,哈拉雷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降水分明显的干湿两季,该城市属于热带草原气候。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气候资料表的判读,解答此题的方法是据表中所示的信息理解解答。
21.地处非洲内陆的津巴布韦,多发的气候灾害是( )
A.旱涝灾害 B.低温冻害 C.暴雪寒潮 D.台风
【分析】非洲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地区,气候以赤道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分布。非洲以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又被称为“热带大陆”,该洲最广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据表中信息解答。
【解答】解:读表可得,地处非洲内陆的津巴布韦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降水分明显的干湿两季,该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多发的气候灾害是旱涝灾害。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非洲不同城市的气候灾害,解答此题的方法是据表中所示的信息理解解答。
图7是某地区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7,完成22~25题。
22.甲、乙、丙、丁四地( )

A.都位于北半球 B.都位于南温带
C.乙地位于热带 D.丁地位于北温带
【分析】非洲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地区,气候以赤道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分布。据甲、乙、丙、丁的位置解答。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图示地区是非洲的中部和南部。甲、乙、丙、丁四地都位于赤道以南,都位于南半球;图中的甲、乙、丙位于热带,丁位于南温带。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非洲不同地点的位置特点,解答此题的方法是据图中所示的信息理解解答。
23.甲、乙、丙、丁四地,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及影响该地降水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丙地,海陆位置 B.丙地,纬度位置
C.乙地,地形 D.丁地,海陆位置
【分析】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据图中信息解答。
【解答】解:读图可得,丙地位于赤道附近地区,该地位于刚果盆地,降水量最多,其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及世界不同地区的降水量特点,据图中甲、乙、丙、丁的位置特点解答即可。
24.甲地的年均温是( )
A.20℃﹣25℃ B.20℃以上 C.低于25℃ D.25℃
【分析】等温线是指把温度相等的点连接起来的线。据图中信息解答。
【解答】解:图中所示的区域位于非洲。读图可得,甲地位于20℃等温线与25℃等温线之间,所以该地的年均温是20℃﹣25℃。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非洲气温的分布特点,解答此题的方法是据图中所示的信息解答。
25.图示地区( )
A.以保暖性强的动物毛皮制作传统服饰 B.完全被冰雪覆盖的冰川世界
C.以透气性好的茅草、树枝搭建传统民居 D.到处是寸草不生的茫茫沙漠
【分析】读图可得,图中所示的区域位于非洲的中部和南部,主要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解答】解:图中地区位于非洲的中部和南部,该地区主要位于热带,气温高,不需要穿保暖性强的动物毛皮制作传统服饰,故AB错误;
图示地区以透气性好的茅草、树枝搭建传统民居即茅草屋,故C正确;
图示地区主要的植被是热带稀树草原,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非洲中部和南部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该地区的气候类型。
某同学根据世界人口的不同统计数据,手绘了两幅示意图。图8是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图9是世界部分国家的人口年度增长率(2019年)统计图。读图8、图9,完成26~31题。
26.图8能反映出( )

A.世界人口数量的多少 B.人口密度的不同
C.人口性别比例的构成 D.人口老龄化程度
【分析】人口密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人口数量。世界上绝大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人口稀疏。
【解答】解:题干中描述:图1是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该图不同图例表示人口密度的大小,所以该图能反映出人口密度不同。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的人口分布特点,据题干中的信息读图解答即可。
27.图8中可以看出( )
A.亚洲南部比北部人口稠密 B.欧洲东部比西部人口稠密
C.大洋洲东部比西部稀疏 D.非洲南部人口最稀疏
【分析】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世界四大人口稀疏地带是: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带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解答】解: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亚洲东部和南部人口稠密,因为这些地区地形平坦、气候适宜、经济发达。亚洲南部比北部人口稠密;欧洲东部比西部人口稀少;大洋洲东部比西部密集;非洲北部人口最稀疏。
故选:A。
【点评】考查了对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结合图示图例解答即可。
28.人口年度增长率(2019年)( )
A.数值为正的国家全部位于非洲 B.数值为负的国家大部分位于欧洲
C.最高的国家是巴林,位于欧洲 D.最高的国家是乍得,位于非洲
【分析】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出生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出生人口与总人口之比;死亡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死亡人口与总人口之比;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总人口之比。据图中信息解答。
【解答】解:读图可得,数值为正的国家大部分位于非洲;数值为负的国家大部分位于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巴林,位于亚洲。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不同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特点,解答此题的方法是据图中所示的信息解答。
29.绘图同学想尝试用不同人种的图案作为图例。最适合代表非洲的是( )

【分析】按照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可以分为三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其中白色人种是目前分布最广泛的人种,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以白色人种为主,非洲以黑色人种为主。白色人种皮肤呈白色或棕色,眼色发色较浅,头发呈波浪状,鼻梁细高,嘴唇较薄,身材较高;黑色人种皮肤、眼睛呈黑色,头发卷曲,鼻形扁平,嘴唇厚且向外翻,下巴较低,四肢较长;黄色人种皮肤呈黄色或黄棕色,眼睛呈棕色,头发黑直,脸型宽平,鼻梁和身材皆为中等高度。据图中信息解答。
【解答】解:非洲居民主要是黑种人。读图可得,C图所示的是黑种人,该人种皮肤、眼睛呈黑色,头发卷曲,鼻形扁平,嘴唇厚且向外翻,下巴较低,四肢较长。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人种的特征,熟记课本知识点分析后解答即可。
30.在统计世界各大洲的人口数据时,不包括南极洲,因为南极洲( )
A.四面临海,难以统计 B.远离其他大洲 C.没有常住的固定居民 D.国家数量太少
【分析】南极洲属于寒带气候,终年严寒少雨,气候环境恶劣。
【解答】解:在统计世界各大洲的人口数据时,不包括南极洲,因为南极洲没有常住的固定居民,该地自然环境恶劣。
故选:C。
【点评】考查不同大洲的自然环境,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31.有关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问题预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说明当前社会没有新出生的人口
B.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易出现“老龄化”问题
C.人口自然增长率过快,有利于提升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D.资源和环境方面出现的问题,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过快无关
【分析】世界上的人口不能无节制地增长.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解答】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说明当前出生率和死亡率相同;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易出现“老龄化”问题;人口自然增长率过快,会降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自然增率过高,容易出现资源和环境方面的问题。
故选:B。
【点评】考查世界的人口增长问题,结合选项逐一解答即可。
世界各国在不同方面都存在差异。图10是世界部分国家(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数据示意图。读图10,完成32~35题。

32.如图所示的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是( )
A.美国 B.中国 C.印度 D.巴西
【分析】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目前,全世界人口已超过70亿,分别居住在2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北部,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
【解答】解: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存在着明显差异,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通常可把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读图可知,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最高。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33.如图所示的国家( )
A.北半球发达国家数量多 B.美国的国土面积最大
C.南半球全部是发展中国家 D.数字越大表示人口越多
【分析】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通常把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大多分布于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发展中国家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为主。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
【解答】解:据图可知,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故A正确;加拿大的国土面积最大,故B错误;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属于发达国家,故C错误;图中的数字表示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最大,人口最多的是中国,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在熟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的基础上解答即可。
34.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根据( )
A.国土面积的不同 B.人口数量多少的差异
C.政治制度的不同 D.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分析】世界上有2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它们的领土面积、人口多少、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等不尽相同。
【解答】解: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可把世界各国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划分依据。
35.2019年3月,意大利和我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倡议备忘录,被外界广泛视为标志性事件。目前共有65个国家和地区加入一带一路。全球共有124个国家以及29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意向书。当今世界,国家的生存与发展( )
A.可以依靠自身的资源优势,独成一体各自发展
B.竞争日益激烈,矛盾不断激化,无法协调
C.合作交流是趋势,发展必须与其他国家进行合作
D.国际合作仅限于国家间在经济贸易领域的合作
【分析】“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解答】解:我国倡导“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沿路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表明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是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是促进世界发展与稳定的重要力量,“一带一路”建设顺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合作共赢之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一带一路”倡议,运用所学,准确作答。
第二部分综合题(共65分)
36.(13分)德国地球物理学家和气象学家魏格纳在对“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基本吻合”这一问题进行认真研究时,根据相关证据,大胆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图11是根据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绘制的“世界海陆分布变化示意图”,图12是某学生用书本做的模拟的小实验。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大陆漂移学说认为,大约在 年前,各个大陆还是一个相互连接的整体,周围是一片海洋。其后,原始大陆逐步分裂并极其缓慢地向 (相同/不同)的方向漂移分离,形成了今天的 (个)大洲、 (个)大洋的海陆分布状态。对现在的海陆分布状态和未来的趋势描述,正确的说法分别是 。(双项选择)

A.陆地连在一起,海洋被陆地分隔成不同的大洋
B.海洋连成一体,陆地被海洋分隔成不同的大洲
C.海陆分布的格局依然会发生变化
D.世界海陆分布的格局已经固定,不会再改变
(2)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被大西洋、 洋、 洋、 洋所包围,其中, 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世界海陆分布变化示意图中显示,从相互连接的整体到今天海陆分布的格局,在这个过程中,大西洋的范围 。(填序号)
①保持不变 ②逐渐扩大 ③逐渐缩小 ④消失不见
(3)如图2所示,同时从两侧挤压书本,可以模拟 。(单项选择)
A.新的大陆出现 B.新的大洋出现 C.地表裂谷的形成 D.高大山脉的隆起
(4)中国南海是我国的固有领海。自2013年起,我国开始在南海海域修建人工岛。除了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以外, 也是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分析】(1)大陆漂移假说是20世纪初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
(2)世界上有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其中陆地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了四个大洋。
(3)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地球岩石圈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4)地表形态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也可变成海洋。
【解答】解:读图可知,(1)大陆漂移学说认为,大约在两亿年前,各个大陆还是一个相互连接的整体,周围是一片海洋。其后,原始大陆逐步分裂并极其缓慢地向不同的方向漂移分离,形成了今天的七(个)大洲、四个)大洋的海陆分布状态。据此我们可以看出,现在的海陆分布状态是陆地连在一起,海洋被陆地分隔成不同的大洋;未来的趋势是海陆分布的格局依然会发生变化。故选AC。
(2)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被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所包围,其中,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世界海陆分布变化示意图中显示,从相互连接的整体到今天海陆分布的格局,在这个过程中,大西洋的范围在③逐渐缩小。
(3)图2中的书本代表了地球上的板块。用手挤压书本,可以模拟高大山脉的形成、隆起的原因,是板块做相对运动,碰撞、挤压、隆起形成的。故选D。
(4)中国南海是我国的固有领海。自2013年起,我国开始在南海海域修建人工岛。除了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以外,人类活动也是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故答案为:(1)两亿;不同;七;四;AC;(2)太平;印度;北冰;太平;③;(3)D;(4)人类活动。
【点评】考查了大陆漂移假说的相关知识,知识点较多,结合图示和课本知识作答。
37.(18分)等温线图能反映一定范围内的气温分布规律。图13是“伦敦和基辅位置示意图”,图14是“世界年平均气温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各大洲中, 洲年平均气温全部在0℃以下,这是地球上纬度最 的大洲,绝大部分地处五带中的 带。该大洲最温暖的时候正值北京的 (季节)。
(2)世界范围看,等温线的走向大致与 (经线/纬线)平行,影响世界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
(3)甲、乙两地相比,等温线较密集的是 地,说明其温差更 (大/小)。地处青藏高原的丙地,年平均气温明显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主要是受 因素影响;同样的影响因素,也会造成类似 (双项选择)诗句所描述的现象。
A.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B.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C.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D.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4)某校学生用沙土和水模拟陆地和海洋,通过温度传感器进行室外24小时数值采集,并根据云端存储数据绘制了沙土和水的温度变化统计图(图15)。请你根据数据统计,补全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中数据可以看出:在同样的条件下,相同时间内,沙子升温、降温的速度都比水 。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的海陆气温差异可以表述为:在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气温 (高/低),冬季 (相同/相反)。

(5)读图13,结合海陆位置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推断基辅的冬季气温比伦敦 (高/低);年降水量比伦敦 (多/少)。
(6)为抵御严寒、保温保暖,干冷地区的房屋墙体一般较厚。请你根据从伦敦到基辅的冬季气温变化趋势,推断从伦敦到基辅,墙体厚度的变化是 。(单项选择)
A.逐渐增厚 B.逐渐变薄 C.由薄变厚再变薄 D.由厚变薄再变厚
【分析】世界上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世界上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是非洲的北部,世界上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南极洲,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
【解答】解:(1)各大洲中,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全部在0℃以下,这是地球上纬度最高的大洲,绝大部分地处五带中的寒带。该大洲最温暖的时候是11月到次年的2月,正值北京的冬季。
(2)世界范围看,等温线的走向大致与纬线平行,影响世界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
(3)由图可知,甲、乙两地相比,等温线较密集的是甲地,说明其温差更大。地处青藏高原的丙地,年平均气温明显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因为地处高原地区,所以气温低主要是受海拔因素影响;同样的影响因素,也会造成类似B、D诗句所描述的现象,B项中“琼楼”海拔高,因此“高处不胜寒”,D项中“西岭”海拔高,因此“千秋雪”。
(4)通过实验中数据可以看出:在同样的条件下,相同时间内,沙子升温、降温的速度都比水快。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的海陆气温差异可以表述为:在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气温高,冬季相反。
(5)由图1可知,基辅位于内陆地区,而伦敦靠海,推断基辅的冬季气温比伦敦低,年降水量比伦敦少。
(6)根据题意可知,干冷地区的房屋墙体一般较厚,而通过上题可知基辅的冬季气温比伦敦低,所以从伦敦到基辅,墙体厚度的变化是逐渐增厚,故选A。
故答案为:(1)南极;高;寒;冬季;(2)纬线;纬度位置;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3)甲;大;海拔;B、D;(4)快;高;相反;(5)低;少;(6)A。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读图解答即可。
38.(19分)现代奥运会圣火采集源自于古希腊奥运会的传统,北京冬奥会圣火火种已在雅典完成交接仪式。图16是雅典和北京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17是“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2004年、2008年夏季奥运举办地分别是希腊首都雅典和中国首都北京。读图16,比较两城市夏季气候特征,相同点是 ;不同的是,雅典夏季 ,而北京夏季 。
(2)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8日北京冬奥会的圣火在雅典成功采集并完成交接。此时正值北京 (季节),温和 (多/少)雨,气候宜人。北京属于 (气候类型)。
(3)永定河是流经北京的主要河流,基菲索斯河在雅典穿城而过。结合两条河流所在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比较,冬季不结冰的是 河;冬夏两季相比,水位高低变化更明显的是 河;两条河进入汛期的季节正好 (相同/相反)。
(4)油橄榄每年7﹣10月成熟结果。在古代,奥运圣火被放置在有橄榄油的火种罐里保存,到今天依然使用这一古老的方法,把采集的圣火赠送给主办城市。油橄榄的产地主要集中在地中海沿岸,希腊是世界橄榄的主要产地之一。某同学制作了油橄榄植物挂牌(下图),其中至少有两处错误,请指出并填写在横线上。

示例:错误:耐寒耐旱① ② 示例:错误:耐寒耐旱① ②
(5)非洲是目前唯一没有举办过奥运会的大洲。如果只考虑气候条件,非洲国家未来不适宜申办 (夏季/冬季)奥运会,原因是 。
(6)在图17中,沿简头的方向行进,与所经过地区的气候特征能一一对应的依次是 、 、
。(填字母)


沿箭头方向行进,所经地区 (气温/降水)变化更明显,也使得地表植被的数量和种类随之不断增加,沿途看到的自然景观依次是沙漠、 、 。(填序号)
【分析】习惯上,人们按照地球上的“五带”来称呼气候,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科学家则主要依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的气候特征,划分出一系列的“气候类型”。在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示意图中,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世界上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不同、其景观特点不同。据图中信息解答。
【解答】解:(1)读图1可得,雅典和北京两城市夏季气候的相同点是:气温都很高;不同点是:雅典夏季降水少,而北京夏季降水多。
(2)10月正值北京秋季,此时该城市温和少雨,气候宜人。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永定河是流经北京的主要河流,基菲索斯河在雅典穿城而过。结合两条河流所在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得,冬季不结冰的是基菲索斯河,该河流流域冬季气温在0℃以上;冬夏两季相比,水位高低变化更明显的是永定河,该河流流域降水季节变化大;两条河进入汛期的季节正好相反。
(4)材料中的错误有:①高温多雨(应该是高温少雨);②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应该是以地中海气候为主)。
(5)非洲是目前唯一没有举办过奥运会的大洲。如果只考虑气候条件,非洲国家未来不适宜申办夏季奥运会,原因是:非洲夏季气温太高,运动员容易中暑,该大洲有“热带大陆”之称。
(6)在图2中,沿简头的方向行进,与所经过地区的气候特征能一一对应的依次是D热带沙漠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A热带雨林气候。沿箭头方向行进,所经地区降水变化更明显,也使得地表植被的数量和种类随之不断增加,沿途看到的自然景观依次是沙漠、草原、森林。
故答案为:(1)气温高;降水少;降水多;(2)秋季;少;温带季风气候;(3)基菲索斯;永定;相反;(4)高温多雨;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5)夏季;夏季气温太高,运动员容易中暑;(6)D;C;A;降水;②;①。
【点评】本题考查气候资料图的判读及世界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及景观特点等,知识点较多,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39.(15分)聚落是人的居住地,多选建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形成了八大文化区,也是历史时期古代中国文化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图18是“中国史前八大文化区及相关的超级聚落遗址分布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史前文化区大多地处我国 (季风区/非季风区),多位于 (地形类型)为主的地区。受当时条件的制约,渔猎采集是人们获取食物的主要途径。因此,这些超级聚落的分布除了有相似的地形特征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多分布在 附近,为处于当时那个历史时期的聚落发展提供了 。(双项选择)
A.便利的运输 B.充足的水源
C.丰富的食源 D.多样的矿产
(2)聚落的分布,除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外,还与 (自然条件)有强烈的依赖关联。
(3)随着工具、技术的发展进步,史前文化区的古人类也逐渐与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相适应,获取食物的方式从渔猎为主逐渐进入到以 (农业部门)为主。与地理环境多样性有关,黄河流域地区多以 (旱地/水田)农业为主,长江流域则以稻作为主。
(4)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同地区的民居逐步形成了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相适应的建筑风格,这些特色的传统民居生动地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关系。请你在“纸上”搭建一座与我国黄河下游地区自然环境相适应的传统民居。把你选择使用的传统建筑材料和结构形式的序号,填在横线相应位置。

在黄河下游地区搭建传统民居,墙体适合选用 材料,选择 的窗户式样,屋顶比较适合的是 。
(5)世界各地的传统民居各有特色。在土耳其东南部的哈兰地区,有一种仿如巨型土塔一般的传统民居,被称为“蜂巢屋”(图3),这可能是地球上最古老的人类民居。选择适合的词语,填入表中,认识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当地人民是如何适应自然的。

① ② ③
(6)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一些有着悠久历史和传统特色的聚落不断在消失。未来,面对像“蜂巢屋”这类的传统建筑,适合的做法是 。(单项选择)
A.全部拆除后改建高楼 B.修缮保留,申请文化遗产保护
C.全部封闭,禁止参观 D.不用维护,自然垮塌后重建
【分析】(1)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都市,小到只有几十个,人的村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2)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解答】解:读图可知,(1)史前文化区大多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季风区,多位于平原为主的地区。受当时条件的制约,渔猎采集是人们获取食物的主要途径。因此,这些超级聚落的分布除了有相似的地形特征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多分布在河流附近,为处于当时那个历史时期的聚落发展提供了便利的运输和充足的水源。故选 AB。
(2)聚落的分布,除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外,还与水源有强烈的依赖关联。
(3)随着工具、技术的发展进步,史前文化区的古人类也逐渐与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相适应,获取食物的方式从渔猎为主逐渐进入到以种植为主。与地理环境多样性有关,黄河流域地区多以旱地农业为主,长江流域则以稻作为主。
(4)在黄河下游地区搭建传统民居,墙体适合选用砖石、土坯 ①材料,选择半开式④的窗户式样,屋顶比较适合的是坡度小的屋顶⑥。
(5)图示民居为“蜂巢屋”;西亚的气候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全年降水量少,树木极其稀少。蜂巢屋”适应炎热干燥的环境,墙厚窗小,减少阳光照射。
(6)面对像“蜂巢屋”这类的传统建筑,适合的做法是修缮保留,申请文化遗产保护。故选B。
故答案为:(1)季风区;平原;河流;AB;(2)河流;(3)种植;旱地;(4)①;④;⑥;(5)①热;②少;③稀少;(6)B。
【点评】考查了聚落与自然环境答关系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知识点较多,认真读题结合所学理解作答。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