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学考复习指导地理西城-4.典型例题-地理学考-典型例题-中国总论-典型例题-2.中国总论(含解析)

典型例题-2.中国总论-答案和解析 【例题1】硒砂瓜富含硒,个儿大汁儿甜,是宁夏中卫地区的特色农产品之一。图2-1-46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简图。读图,完成下题。 宁夏回族自治区() 图2-1—46 A.地处热带B.行政中心是银川C.西邻陕西省D.境内黄河向西流 【参考答案】B 【命题意图】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特色农产品——硒砂瓜为情境引入,将抽象的农业生产转化为感性的生产情境,更贴近生活。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简称和行政中心的记忆,运用地图能说出其位置,以及考生读图提取地理信息并加以描述的能力。 【试题分析】选项A描述的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所处的温度带,通过图中的纬度数值,结合纬度的变化规律,可判断相应的温度带划分,因其大部分区域位于35°N~39°N之间,根据“五带”划分的标准,应为北温带(23.5°N~66.5°N)。故A项错误;根据省级行政区域的全称直接对应出其行政中心的名称,即银川,故B项正确;依托读图能力(尤其是图例的识别),结合省级行政区划简称、全称的记忆,判断宁夏的相对位置(相邻位置),其东邻陕西省,南邻甘肃省,东北和西北邻内蒙古自治区,故C项错误;通过分层设色地形图,

2021年学考复习指导地理西城-4.典型例题-地理学考-典型例题-中国总论-典型例题-2.中国总论(含解析)
2021年学考复习指导地理西城-4.典型例题-地理学考-典型例题-中国总论-典型例题-2.中国总论(含解析)
2021年学考复习指导地理西城-4.典型例题-地理学考-典型例题-中国总论-典型例题-2.中国总论(含解析)
2021年学考复习指导地理西城-4.典型例题-地理学考-典型例题-中国总论-典型例题-2.中国总论(含解析)

典型例题-2.中国总论-答案和解析
【例题1】硒砂瓜富含硒,个儿大汁儿甜,是宁夏中卫地区的特色农产品之一。图2-1-46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简图。读图,完成下题。
宁夏回族自治区()

图2-1—46
A.地处热带B.行政中心是银川C.西邻陕西省D.境内黄河向西流
【参考答案】B
【命题意图】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特色农产品——硒砂瓜为情境引入,将抽象的农业生产转化为感性的生产情境,更贴近生活。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简称和行政中心的记忆,运用地图能说出其位置,以及考生读图提取地理信息并加以描述的能力。
【试题分析】选项A描述的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所处的温度带,通过图中的纬度数值,结合纬度的变化规律,可判断相应的温度带划分,因其大部分区域位于35°N~39°N之间,根据“五带”划分的标准,应为北温带(23.5°N~66.5°N)。故A项错误;根据省级行政区域的全称直接对应出其行政中心的名称,即银川,故B项正确;依托读图能力(尤其是图例的识别),结合省级行政区划简称、全称的记忆,判断宁夏的相对位置(相邻位置),其东邻陕西省,南邻甘肃省,东北和西北邻内蒙古自治区,故C项错误;通过分层设色地形图,结合河流从高海拔向低海拔流动的特性,可以判断黄河在宁夏境内流向大致为自西南向东北,故D项错误。
【例题2】图2-1-47为我国1950—2010年每十年人口净增长统计图。据此完成(1)〜(3)题。
(1)1950—2010年,我国人口数量()

图2-1-47
A.总体呈增长趋势B.每十年净增均在1亿以上C.总体呈减少趋势D.每十年净增均在1亿以下
(2)1990年以后人口净增长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B.医疗设施的完善C.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D.养老事业的发展
(3)下列漫画,能反映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是()

ABCD
【参考答案】(1)A(2)A(3)B
【命题意图】该题组基于我国1950—2010年每十年人口净增长数据统计图,考查我国人口的知识点,包括我国人口增长趋势、产生原因以及现阶段主要的人口问题等,由此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计划生育的内涵、变化及意义。试题在考查知识点的过程中,同时考查了地理图像的阅读、分析能力,突出了思想性、生活性的特点。
【试题分析】
(1)读图可知,1950—2010我国每10年净增长人口都是正数,因此可以推断出我国的人口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故A项正确。
(2)我国实施计划生育以来,人口净增长逐渐下降,尤其是1990年以后,人口净增长下降最明显。故A项正确。
(3)人口过多、过快增长带来的问题主要有:资源短缺、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B选项的图片形象地反映出人口过多造成地球母亲不堪重负。A,C分别反映的是人口增长过慢带来老龄化和劳动力不足的问题,D反映的是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后,子女负担过重的问题,故B选项正确。
【例题3】长江中游的湖泊对长江水量有天然的调节作用。当干流洪水来临时,江水注入湖泊,削减洪峰;当干流水位低于湖泊时,湖水注入长江,增加水量。图2-1-48为长江流域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图2-1-48
图中()
A.三峡蓄水时,宜昌河段水量增加B.三峡放水时,宜昌河段流速变慢
C.洞庭湖流域发生旱灾时,江水入湖D.鄱阳湖流域发生旱灾时,湖水入江
【参考答案】C
【命题意图】河流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江大河的整治和开发问题是我国国情教育的重要内容。该题考查学生在变式情景下对我国第一大河——长江不同河段水文特征的判读以及河流与湖泊相互关系的认识,体现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思维和关注我国第一大河的家国情怀。在增加三峡水电站和湖泊等控制因素的条件下,启发学生在观察情境提取信息的基础上,对长江上中下游河段站点水文特征进行判读,认识鄱阳湖等湖泊对河流径流的调蓄作用。
【试题分析】长江上游的三峡水电站开闸放水和落闸蓄水,对宜昌以下的河段水文特征会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当三峡落闸蓄水时,宜昌河段得到上游的水量减少,水位降低,流速变慢;当三峡开闸放水时,宜昌河段水量加大,水位升高,流速变快,所以A项和B项不符合要求。题干已经提示,长江中游的鄱阳湖和洞庭湖对长江流量起着天然的调节作用,当长江干流洪水来临时,江水注入湖泊,削减洪峰;当长江干流上游水量减少水位低于湖泊时,湖水将存储的水注入补给长江。因此,一般情况下,当洞庭湖和鄱阳湖流域发生旱灾时,湖水水量减小,湖面面积缩小,当湖面水位低于长江时,江水入湖。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例题4】某天气类软件联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2018年天气报告显示,我国极端天气事件愈加频繁。从高温天气看,2018年我们熬过了一个史上最热夏天;从降水量看,全国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偏多了7%。读图2-1-49,完成(1)〜(3)题。

图2-1-49
(1)2018年夏季,我国的“火炉”城市主要分布在()
A.北方地区B.西北地区C.南方地区D.青藏地区
(2)与其他四个“火炉”城市相比,“火炉”之首重庆市的地理特征是()
A.距海较远B.海拔较低C.位于热带D.不受季风影响
(3)据材料判断,与2018年“雨城”形成有关的气象灾害和其主要影响我国的地区是()
A.台风,东南沿海B.狂风,东北沿海
C.洪涝,西南沿海D.暴雨,太平洋东岸
【参考答案】(1)C(2)A(3)A
【命题意图】本题组考查“运用地图说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读图文资料后提取信息并将所对应的城市落实在地图和对应的四大地理区域上,通过对比,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进而判断该地存在的自然灾害。
【试题分析】(1)将“火炉”城市定位在地图中会发现,除郑州以外的火炉城市均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南方地区,故C为正确答案。
(2)与其他“火炉”城市相比,重庆的地理特征是距海较远;而海拔方面,结合我国地势三级阶梯,重庆位于第二级阶梯上,而其他城市位于第三级阶梯,且重庆素来有“山城”之称,因此不能说重庆比其他城市海拔低;重庆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不属于热带;重庆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3)根据“雨城”资料,2018年登陆我国的台风有11次,且带来了巨大的降水量。据图,“雨城”前三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台风多发的地区,因此此气象灾害为台风,故选A项。
【例题5】洪水是因大雨、暴雨或持续性降雨等原因导致河湖水位上涨而泛滥的现象。图2-1-50为中国洪水频率分布图(1949—1989年)。读图,完成(1)、(2)题。

图2-1-50
(1)在我国,洪水()
A.影响范围小、危害低B.发生频率东部高、西部低
C.集中在黄河和长江沿线D.对京津冀地区威胁最大
(2)洪水与降水之间的关系是()
A.降水多的地区每年都发洪水B.降水少的地区不会发洪水
C.洪水多发区降水量大且集中D.降水年际变化大的地区不会发洪水
【参考答案】(1)B(2)C
【命题意图】本题组依托中国洪水频率分布图,在考查“运用资料说明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运用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等学习要求的同时,还考查了地理图像的阅读、提取信息、归纳特点等基本技能和思维过程;考查了运用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现象的分析、判断能力。试题所给材料是我国洪水频率分布图,学生首先要在图中分析归纳出我国洪水分布的地区差异特点进行归纳,最后运用综合思维的方法,对洪水(地理现象)分布与降水(自然要素)分布进行关联性分析。
【试题分析】(1)首先阅读图像资料可知,洪水灾害在我国分布广泛,影响大;从中归纳出我国洪水分布的特点:从东、西部来看,东部频率高于西部,其中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处于广东省;许多大江大河中下游洪水频发。由此结论即可排除错误选项而得出正确答案为B项。
(2)从图例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洪水频率最高的地区40年25次,所以A项错误;西北地区虽然降水少,但仍有发生洪水的可能,所以B项也是错的;而降水年际变化大是诱发洪水的因素之一,因此D项也是错的;降水量大且季节变化大是诱发洪水的因素之一,故C项正确。
【例题6】“天下地土,南北高下相半。且以江淮南北论之:江淮以北,高田平旷,所种宜黍稷等稼;江淮以南,下土涂泥,所种宜稻秫。又南北渐远,寒暖殊别,故所种早晚不同。……”(摘选自《王祯农书·地利篇》)。据此完成(1)、(2)题。
(1)“江淮以北”和“江淮以南”泛指我国的()
A.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B.高原地区和平原地区
C.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D.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
(2)下列反映我国东部地区南北差异的是()
A.江淮以南,土地广阔平坦B.江淮以北水田广布,种植水稻
C.江淮以北,河流纵横交错D.南北距离越远,热量差异越大
【参考答案】(1)A(2)D
【命题意图】此题组考查的知识点有“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运用资料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以我国古代农书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进行判断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南北高下”和“江淮南北论之”的信息,结合所学中国地理知识,推断出文中所描述的区域是我国东部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比较的是南北差异,从而得出第(1)题的正确答案为A项。进一步分析材料“又南北渐远,寒暖殊别……”从对江淮以北、以南的不同描述上及向南、向北的差异描述中进行推理,得出第(2)题正确答案为选项D。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