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成套资料-2021年学考复习指导地理西城-地理学考-难点突破-3.难点突破(整体排版)

难点突破 1.地球自转方向 图1-16 2.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3.地球运动的影响 4.东西半球的判读 “小小为东,大大为西,余东为东,余西为西” 小小为东:小于20°的经度范围(无论东西经)属于东半球; 大大为西:大于160°的经度范围(无论东西经)属于西半球; 余东为东,余西为西:其他经度范围东经为东半球、西经为西半球(20°〜160°之间)。 图1-17 5.山脊、山谷的识别 凸低为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凸向低值处)、凸高为谷(等高线弯曲部分凸向高值处)。 图1-18中箭头为水流方向。 图1-18 1.牢固掌握基础主干知识 (1)构建知识框架 中国地理总论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只有学习好总论,才能更好地学习区域地理。这部分内容难度较大,知识点多且非常零碎,但基础主干知识却很清晰明确。在此过程中,需要慢慢理清思路,抓住基础主干知识,对所学进行归纳整理,构建知识框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分类细化。 图2-1-41中国地理总论部分主干知识框图 (2)辨析基本概念 在中国地理总论部分我们初步学习了很多地理学科最基本的概念,如地形、地势、天气、气候等。这些核心概

出版社成套资料-2021年学考复习指导地理西城-地理学考-难点突破-3.难点突破(整体排版)
出版社成套资料-2021年学考复习指导地理西城-地理学考-难点突破-3.难点突破(整体排版)
出版社成套资料-2021年学考复习指导地理西城-地理学考-难点突破-3.难点突破(整体排版)
出版社成套资料-2021年学考复习指导地理西城-地理学考-难点突破-3.难点突破(整体排版)
出版社成套资料-2021年学考复习指导地理西城-地理学考-难点突破-3.难点突破(整体排版)

难点突破
1.地球自转方向

图1-16
2.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3.地球运动的影响

北半球 南半球
学校放暑假的时间 7月前后 1月前后
极地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 5月至8月 11月至次年3月


4.东西半球的判读
“小小为东,大大为西,余东为东,余西为西”
小小为东:小于20°的经度范围(无论东西经)属于东半球;
大大为西:大于160°的经度范围(无论东西经)属于西半球;
余东为东,余西为西:其他经度范围东经为东半球、西经为西半球(20°〜160°之间)。

图1-17
5.山脊、山谷的识别
凸低为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凸向低值处)、凸高为谷(等高线弯曲部分凸向高值处)。
图1-18中箭头为水流方向。

图1-18
1.牢固掌握基础主干知识
(1)构建知识框架
中国地理总论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只有学习好总论,才能更好地学习区域地理。这部分内容难度较大,知识点多且非常零碎,但基础主干知识却很清晰明确。在此过程中,需要慢慢理清思路,抓住基础主干知识,对所学进行归纳整理,构建知识框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分类细化。

图2-1-41中国地理总论部分主干知识框图
(2)辨析基本概念
在中国地理总论部分我们初步学习了很多地理学科最基本的概念,如地形、地势、天气、气候等。这些核心概念又衍生出很多相关概念,从概念出发细细揣摩,会理解得更为透彻,才能够更加灵活地应用与反思。如果因辨析不准确而记忆了错误的知识,将会影响到后面的复习。
如中国的地形特征这部分内容的核心概念是“地形”和“地势”,首先要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地形”是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起伏形态,包括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五种主要地形类型,“地势”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我国的地形特征是“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
在“地形”和“地势”这两个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又衍生出地形区、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山区等概念。最容易混淆的是“地形”和“地形区”这两个概念,“地形”通常指类型,“地形区”是某地区的某种地形的具体名称,如我国太行山脉以东的地形是平原,地形区则是华北平原。“山地”和“山区”也是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山区包括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

图2-1-42地形概念结构
中国气候特征这部分内容的概念也非常多,核心概念是“天气”“气候”“气温”“降水”。首先要区分“天气”和“气候”,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内的大气状态,是多变的;“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是比较稳定的。由“气温”这个核心概念,衍生出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温差(气温极值之差)、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等温线等概念;由“降水”这个核心概念衍生出年降水量(一年降水量总和)、平均降水量、等降水量线、雨季等概念。所以,准确辨析各个概念,对于学习好这部分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2.重视地理图像的复习
(1)地图阅读是重点,方法是关键
地图的阅读首先要重视图名、图例的充分阅读。中国地理总论部分的知识点很多,要充分重视对各类地理图像的学习,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通过读图得出结论。下面以本部分涉及的主要图像为例,进行分类说明。
1)区域图
这里所说的区域图主要指中国疆域图、中国行政区划图等。
读图2-1-1“中国疆域图”,主要步骤是:①读图名;②读图例;③读出重要的经线(80°E和130°E)和纬线(50°N、20°N、赤道、北回归线),根据经度和纬度位置说出半球位置;④根据纬度位置说出温度带位置;⑤读出所在大陆(或大洲)、濒临海洋,说出海陆位置;⑥读出邻国,注意要按照一定的顺序(顺时针或逆时针)依次读出,避免重复或遗漏;⑦找出四至点,估算距离;⑧读出濒临的四大近海和大的岛屿的名称。
2)等值线图

图2-1-43中国1月平均气温
这类地图包括地形图、气温图、降水量图等。以图2-1-43“中国1月平均气温”为例,读图步骤是:①读图名,得到重要的时间信息是1月,要素信息是气温;②读图例,理解此图中等值线为等温线;③找到0℃等温线,判断其大致走向,说出其大致位置:经过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④读极值,读出气温最低的地方在黑龙江和内蒙古的最北部,低于-28℃,气温最高的地方在海南岛南部和南海诸岛,高于20℃,得出南北温差大的结论;⑤读气温的分布规律,从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得出南热北冷的分布规律。
3)分布图
包括中国人口密度、中国民族分布、中国主要气候类型、中国水系、中国地震带分布、中国水资源丰缺地带分布、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畜牧业分布、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分布、中国主要铁路线分布、中国主要公路分布等图。
以图2-1-44“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分布”为例,读图的方法是:①读图名,得到重要的要素信息是工业基地;②读图例,读出表示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的符号和颜色;③找出主要的工业中心,描述其分布特点,关注其空间分布是否均匀,如果不均匀,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④找出主要的工业基地,描述其位置和范围,说出其主要包括的工业中心;⑤分析影响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分布的地理条件。

图2-1-44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分布
4)统计图
包括折线图(如中国人口增长、不同年份降水量的变化等)、扇形图(如中国五种地形面积比重、长江年径流量占全国的比重等)、条形图(或柱状图,如世界及部分国家水资源的比较、中国耕地与世界部分国家的比较等)、综合统计图(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以本书图2-1-9“北京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为例,读图方法是:①读图名,得出地理位置信息是北京,要素信息是气温和降水量;②读横坐标,分别表示各个月份;③读纵坐标,左侧纵坐标是气温,单位是℃,右侧纵坐标是降水量,单位是mm;④读气温曲线的整体特征,季节变化明显,再读最热月的气温值和最冷月的气温值,计算气温年较差;⑤读降水量柱状图的整体特征,季节差异明显,再读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月份分别是几月,估算年降水量;⑥总结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5)地形剖面图
中国地理总论部分涉及的剖面图是图2-1-7所示“中国沿36°N线地形剖面及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以此图为例说明读图方法:①读图名,位置信息是中国,剖面线是沿36°N;②确定剖面线的延伸方向,沿36°N是东西向;③读横坐标,表示从剖面线与国界线的西侧交点开始向东延伸的水平距离,水平比例尺与上面的地形图一样;④读纵坐标,表示海拔,单位是米,有垂直比例尺;⑤读出海拔最高点、最低点,估算相对高度;⑥读高低起伏的总体趋势,得出西高东低的结论;⑦读地势变化的陡缓程度,得出其大致呈三级阶梯的结论。
6)景观图
中国地理总论部分相关的景观图非常多,有表示自然地理特征的(如地形、植被等),有表现地方文化特色的(如服饰、传统民居、饮食等),有反映生产方式的(如小麦收割、油菜种植、大连造船厂等),景观图在试题中也经常出现。
如图2-1-45“四合院”,读图步骤是:①读图名,得到要素信息是四合院,有些景观图是没有图名的,需要直接从图中判断要素信息;②读图中的要素信息,观察要素的典型特征,如四合院的结构是四面合围,房屋坡顶,正室坐北朝南,门窗朝南开,建筑材料为砖瓦和木材;③分析图中的要素特征所反映的自然环境特征,四合院对应夏季多雨、冬季光照少气温低等自然环境特征;④根据前面的分析,判断图中要素所处的地理位置,如四合院主要位于华北地区(北京)。

图2-1-45四合院
(2)熟悉重要的地图
重要的地理图像是复习的重点,主要有:中国的位置、中国疆域、中国行政区划、中国人口密度、中国民族分布、中国地形、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及沿某纬度线地形剖面、中国主要山脉分布、中国1月平均气温、中国7月平均气温、中国年降水量、中国主要气候类型、部分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国水系、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中国水资源丰缺地带分布、南水北调工程、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畜牧业分布、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分布、中国主要铁路分布、中国主要公路分布等。
这些图在复习过程中要反复读、反复看,做到心中有图,提到某一要素,大脑中就出现与该要素相关的地图。
(3)掌握一定的填图、绘图技能
考试中可能会出现填图题或绘图题,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要认真对待,以下几种情况要特别注意:
①填文字,不能写错别字。
②填某种符号,一定看清楚题目要求和图例,是符号、数字序号还是字母。
③注意所填地理事物位置的准确性,平时复习过程中,要特别关注重要的地理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秦岭以南、以北的地形区,上海和北纬30°线,北回归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区域,北京和华北平原的相对位置等。
④如果需要在图上绘制线路,一定注意看清图例,房屋、草地、水域等一般都是不能直接通过的。
⑤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首先要注意横坐标对应的月份。一般左侧纵坐标表示气温,可据此绘制气温曲线图;右侧纵坐标表示降水量,可据此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3.巧用各种方法加强基础知识的记忆
地理的复习过程中,需要记忆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特别是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位置、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不管是直接考查,还是与自然要素相结合或与经济发展、地方文化相结合进行考查,都需要熟练掌握,可以巧用各种方法加强记忆,尤其是结合地理图像。
(1)化整为零。不必强求在短时间记住所有的省级行政区域,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比如一个月内)
分散记忆,反复记忆,确保记忆的牢固性。
(2)利用特殊地理事物帮助记忆。如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北回归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区域、沿海的省级行政区域、有陆地国界线的省级行政区域。
(3)分类记忆简称。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在名称中直接取一个字,把这部分先归纳出来记忆,其余的简称再进一步分类:有两个简称的省级行政区域;来源于古地名的简称(如鲁、晋、冀、豫、鄂、闽、粤、琼);以省内著名的河湖、山脉的名称作为简称(如湘、赣、渝、陇、皖)。
(4)形象记忆省区轮廓。如黑龙江省像展翅的天鹅,云南省像开屏的孔雀,广东省像把鼻子伸进海里的大象头,陕西省像跪着的兵马俑等。
(5)根据位置组团记忆。如东北地区的3个省级行政区域。在比较难记忆的中部地区和东南部地区,可以以某一省级行政区(如安徽省)为中心,按逆时针或顺时针记忆与它相邻的省级行政区域。
(6)反复读图、填图。无论是哪种记忆方法,最终都要落实到地图上,所以反复读图、填图很重要,可以多次填写中国政区图,但不必每次把所有省级行政区域都写一遍,易错、不容易记忆的可多次填写,以避免考试时写错别字的情况出现。
中国行政区划与主要地形区在本部分学习中所起到的基础作用。前者为识图和识记内容,后者虽不强求记忆,但两者往往作为基础在各类试题中被广泛应用,因此更应该多结合地图加强定位、识记。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准噶尔盆地(前两者均位于新疆)、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四川盆地(我国位于南方地区的富庶盆地),另外吐鲁番盆地虽小但拥有中国3个之最(陆地海拔最低、夏季气温最高、最干旱)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内蒙古高原(起伏和缓)、黄土高原(千沟万壑)、云贵高原(崎岖不平)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第一大平原)、华北平原(第二大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最低)
主要丘陵: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东西走向的主要山脉: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山脉)、天山山脉、秦岭(我国重要地理分界山脉)、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的主要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四个均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山脉)、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的主要山脉:横断山脉(地势险峻,山河相间,怒江、澜沧江、长江三江并流地区)
主要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我国界山)
4.联系生活实际,关注时事热点
地理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和原理。为了更好地学习地理,我们每天都应该用地理的大脑思考、用地理的眼睛观察、用地理的耳朵聆听,提高生活中的地理敏感度,学会用地理视角欣赏生活的趣味。在今后的试题中也会大量出现真实情境,在生活中养成关注地理的习惯,有助于我们迅速抓住地理核心问题,提升我们的地理素养。
日常生活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联系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方法:①新闻事实,如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北京2022年冬奥会、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等;②著名影视作品,尤其是纪录片,如《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航拍中国》《地图传奇》《超级工程》等;③外出旅游或考察,特别关注当地的气候、地形、河湖、特色饮食、传统民居、风俗习惯等;④超市购物,关注各类食品的产地,思考原因;⑤天气预报,关注天气符号,思考天气变化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⑥走在大街上,留心观察车牌上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饭店的名称反映了哪里的特色等。总之,处处留心皆学问。
1.认识区域地理特征的一般方法
从认识区域地理位置、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含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河流特征等)和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含农业、工业、人口、城市和交通分布等)等三个方面入手。
(1)区域地理位置
①认识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
第一步:观察、概括、描述范围。观察边界的地理事物,读出区域包含的省级行政区。
第二步:观察、概括、描述地理位置。观察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含海陆位置)。
②概括区域地理位置特征的一般方法:
第一步:经纬度位置。
第二步:相对位置:海陆位置、交通地理位置、政治地理位置等。
(2)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以青藏地区为例,识别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地形特征。

图2-2-35青藏地区
第一步:读图观察青藏地区的主要地理事物,判读青藏地区的海拔。
第二步:从地形类型特征、地势特征描述。第二部分中国地理
(3)区域人文地理特征

2.地理图像的读取与运用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①描述一个区域地理位置和范围的基本方法

②描述、概括一个区域地理位置特征的方法

③评价一个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
④评价区域地理位置时地图的选择

⑤区域范围的观察、分析和比较
一要注意省级行政区界线与区域界线的关系;二要注意区域边界上的山脉、河流等。
(2)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①地形特征观察、描述的一般思路

②观察、分析、描述某区域地形特征的常用地图
(3)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①分析、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主要从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和气候分布等方面入手。
②气候类型和气候分布方面的特点,主要观察、概括本区域包括哪些气候类型,分别分布在哪里,其中哪些是主要的气候类型。常用地图是气候类型分布图。
③一个地区或一种类型的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的特点进行分析。气温特点主要涵盖气温高低、季节变化、年(日)较差大小、所处温度带等;降水特点主要涵盖年降水总量、空间分布、季节变化、年际变化、水热搭配、干湿状况等。常用图表有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气温分布图、年降水量分布图、降水量折线图等。
3.运用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的联系,采用综合分析法从整体上认识区域地理特征

图2-2-36要素联系图
如图所示,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构成了区域的总体特征。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不仅要从整体上认识,还要充分利用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善于从中抓住主导因素认识区域的地理特征。
例如,高寒是青藏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青藏地区自然景观的形成及人类活动受其影响较大。

图2-2-37青藏地区要素联系图
4.运用相关资料和案例分析、归纳区域地理特征
例如:图2-2-38是昆明地区地形图。“一颗印”是当地一种民居建筑形式,如图2-2-39所示,空间紧凑,方方正正,好似一颗印章。据图表和文字材料,分析归纳昆明的区域地理特征。

图2-2-39图2-2-38
昆明气候资料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9 10.5 14 17 19.5 20.5 20.5 20 19 16 12.5 9
降水量/mm 14 13 17 23 91 180 211 200 118 84 37 13


材料昆明春天的天气,除了晴热少雨、干燥外,风大也是一大特点。3月底到4月初的那段时间,早晨是微风,到了下午风力加大,最大风力7~8级。大风天气要持续到5月进入雨季,风力才会减弱。3、4月的大风常常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不便,严重时还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如建筑物受损或倒塌,对供电系统造成影响(大风会吹断电线杆,造成停电事故)、对交通造成影响(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遇到强风尤其是横风时,车辆容易失控)。
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特征:地处高原上的小盆地,地形崎岖。
气候特征:冬季温和少雨,夏季凉爽多雨;春季多大风。
水文特征:位于外流区;河湖较多,多流入滇池;螳螂川从滇池流出。
人文地理特征:当地传统民居多外围高墙小窗,重檐屋顶;当地人口密度较大。
1.画简图记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

2.世界气温分布图的判读
从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中能够看出如下等温线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1)世界气温的基本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说明纬度因素是影响气温的基本因素。
(2)等温线密集,表示气温差异大;反之,则气温差异小。
(3)等温线平直,大致与纬线平行,表示气温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如南半球的0℃等温线,它是最平直的一条等温线,因为基本从海洋中通过。
(4)等温线弯曲,表示影响因素多,在海陆交汇处发生弯曲,表示受到海陆因素影响;在陆地上发生弯曲,表示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如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气温明显低于周围,主要因为其海拔较高。
3.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

确定南北半球 6、7、8月气温高 北半球
12、1、2月气温高 南半球
以“温”定带 以“水”定型 气候类型
最冷月>15℃ 热带气候 年雨型 热带雨林气候
少雨型 热带沙漠气候
降水变化明显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最冷月0℃〜15℃ 亚热带气候 冬雨型 地中海气候
夏雨型 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
温带气候(特殊) 年雨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0℃ 温带气候 夏雨型 温带季风气候
少雨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最热月<15℃ 寒带气候 寒带气候


1.描述某地区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
(1)经纬度位置
①所处的经纬度范围,所处的低、中、高纬度带,特殊纬线(赤道、回归线、极圈)穿过本区的部位,主要位于五带中的哪部分。
②所处的半球位置(东、西半球,南、北半球)。
(2)海陆位置:位于大陆内部还是沿海(大陆东西部或大洋东西岸)、岛屿、半岛、海岸线长短等。
(3)相对位置:位于某大洲或某大陆的方位,以及某地形区的某方位等。
以亚洲为例:

图3-2-53
经纬度位置:亚洲东、西跨经度约165°,南、北跨纬度约92°,赤道、北回归线、北极圈穿过本区,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
海陆位置:亚洲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
相对位置:亚洲西面与欧洲相接,西南面与非洲相邻。
2.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对照地图能够正确填出某大洲主要山脉、地形区、河流的位置,简要描述山脉走向、地形区特点、河流流向,进一步归纳其地形、气候、水系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3.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基本方法如下:
①阅读该地区地形图,找出该地区的主要河流,并说明这些河流的发源地和流向,以及流经地区的地形特点。
②从图中找出该地区的主要城市,说出这些城市所临近河流的名称。
③从水源和水运等方面,说明河流对该地区城市发展的作用。
以东南亚中南半岛为例:

图3-2-56中南半岛地形
由图可知,中南半岛山脉呈南北走向,地势北高南低,河流多自北向南流,山河相间分布;许多城市都位于河流沿岸,这里充足的水源和便利的水运,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4.判断极地地区周围大洲、大洋的名称

图3-2-57
(1)在以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判定大洋名称
①根据位置判读:南极半岛的东面为大西洋,西面为太平洋。南极大陆最宽的部分所对的大洋是印度洋。
②根据经度判读:若图上出现经度,则0°经线穿过大西洋,180°经线穿过太平洋,印度洋位于东经度。
(2)在以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判定大洲名称
①利用经线来判定:0°经线西侧主要是北美洲,东侧是欧洲,180°经线穿过亚洲。
②利用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来判定:格陵兰岛属于北美洲,因此格陵兰岛及以西是北美洲,以东是欧洲和亚洲。

Files